我国首次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时间:2024-06-07 07:18:19
我国首次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我国首次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我国首次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在三胎政策放开后,此次北京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范畴,3月26日新政策将正式实施。我国首次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我国首次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1

继延长产假、鼓励育儿假、将生育支持药物溴隐亭等纳入医保支付范畴之后,这次,“鼓励生育”的政策大礼包砸中了辅助生殖,而且力度惊人。

2月21日,北京市医保局发文称,将于3月26日起将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即全额报销。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这16项辅助生殖技术共涉及2.75万元,有业内人士称,“力度确实比较大。”

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甲类医保的城市。前述行业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进一步称,预期其他城市也会陆续推出类似政策。

受此消息提振,截至21日收盘,辅助生殖板块涨幅逾5%,其中,达嘉维康(301126.SZ)、麦迪科技(603990.SH)、悦心健康(002162.SZ)、康芝药业(300086.SZ)等多只概念股涨停。

医保报销力度较大

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迹象最早出现于2021年9月,当时,国家医保局就相关建议回复人大代表时表示,逐步将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此次,北京市医保纳入支付范畴的这16项辅助生殖技术即符合前述几个特征。

从政策上来看,这16项辅助生殖项目中,有两项是人工授精技术,一项是试管婴儿二代技术,三项是试管婴儿三代技术。

有医生对《科创板日报》记者称,人工授精、试管婴儿是辅助生殖的两大门类。其中,人工授精较为普遍,单周期治疗费用约在五千元左右;试管婴儿又可分为一代、二代、三代三种技术,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家庭情况,比如三代技术适用于有家族性遗传疾病的家庭,价格也最为昂贵,技术较为简单的一代试管婴儿的单周期费用约在三四万元之间。

“具体选用哪一种辅助生殖技术,需要根据男性、女性的各项身体的检测指标来判断,并不是想做哪个就能做哪个的。”该医生表示。

若患者进行较为普遍的一代试管婴儿技术,据锦欣生殖董事会主席钟的估算,纳入医保后,单周期约可减少八千至1.1万元的治疗费用。前述行业人士指出,辅助生殖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因此,从接受辅助生殖到实现生殖,总体的治疗费用很高,此次北京医保给出的力度很大。

除前述16项纳入医保外,北京市医保局还对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等53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进行了统一定价。这基本涵盖了公立医疗机构开展辅助生殖的常用技术。

政策发力更能提振生殖相关行业

纳入医保、规范价格,这能否拉动市场对辅助生殖的需求,提高市场渗透率?

“此次文件的出台,最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态度,即凡是有利于生育的、可促进生育的,都是国家鼓励的。”前述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辅助生殖已吸引大量的民营资本介入。同时,由于要获取辅助生殖中心牌照难度较大,民营资本介入的主要方式有:自己组建(因成本高、耗时长,而不经常被采用);与公立医院合作;收购民营医院牌照。

近几年,选择第三条路径的民营资本越来越多。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达嘉维康、悦心健康等选择与公立医院共建共赢,合作辅助生殖;锦欣生殖(01951.HK)、麦迪科技、复星医药(600196.SH)、康芝药业(300086.SZ)等公司则通过收购或参股的方式布局辅助生殖服务。

对此,另有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辅助生殖行业有头部效应,纵观近几年的历程,辅助生殖头部医院的排名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几年并购潮下来,小机构会比较难做。”

辅助生殖产业链上游也值得关注。据平安证券叶寅、李颖睿分析师,在辅助生殖产业链中,中游的医疗服务机构约占据了51%的市场份额,上游制剂、药品则约占据了34%的市场份额,且目前辅助生殖药物市场主要以进口产品为主,国产市场空间大,具体则涉及丽珠集团(000513.SZ)、广州白云山(600332.SH)、仙琚制药(002332.SZ)等企业。

与优生优育相关的产品与服务也或借助政策东风,进一步打通市场准入渠道,缩短市场教育的时间。

比如,2021年9月,北京市医保局曾首次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简称:NIPT)纳入甲类医保支付范畴,后者主要针对35岁周岁以上产妇,可通过抽取外周血来检测胎儿的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是否异常,若异常,则胎儿会分别患有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帕陶氏综合征。因此,NIPT的使用有利于推动高龄产妇的优生优育。

贝瑞基因(000710.SZ)则此前公告称,其“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 DNA 产前筛查”服务纳入北京市医保,这“将促进行业整体渗透率提升,对公司NIPT检测项目增量产生积极影响”。2月21日,贝瑞基因报收17.56元/股,涨幅逾5%。

  我国首次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2

近日,北京市医保局同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印发《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京医保发[2022]7号)(以下简称《通知》),对于63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规范调整,并明确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政策,其中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门诊报销名单,3月26日新政策将正式实施。

在三胎政策放开后,此次北京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范畴,这对于辅助生殖赛道影响几何?

1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北京医保

这份《通知》中透露了哪些关键信息,我们可以从项目范围、项目价格以及落地机构三个维度来看。

从项目范围上来看,《通知》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16项中包括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颈内人工受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涉及人群广、诊疗必需、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畴。

从项目价格来看,纳入医保范围后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价格基本持平。相较于未出台《通知》前价格,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价格中15项未发生变化,1项(囊胚/卵裂球/极体活检术)价格增长1%,整体价格基本保持持平状态。具体到技术领域,其中包括2项为人工授精,1项为IVF第二代技术,3项为IVF第三代技术。

从落地机构来看,该政策适用于北京市公立医疗机构以及民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根据《通知》显示,新政策适用于北京具有辅助生殖资质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疗机构以及非公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共计15家。

图表一:16项辅助生殖技术

数据来源:北京医保局,格隆汇整理

纳入医保落地,影响几何?

在三胎政策落地后,辅助生殖领域是否纳入医保范围,国家医保局曾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581号建议答复函件。对于“关于将辅助生殖等相关费用纳入医保”建议,国家医疗保障局明确表示,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医保部门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支付范围,提升了不孕不育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同时,在诊疗项目方面,我们将指导各地,立足“保基本”的定位,在科学测算,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把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结合此次北京率先落地辅助生殖进入医保事件,可以看出在人口新格局下,政策层面上正在大力促进辅助生殖行业发展,接连推出重磅政策出台。

政策红利下,对于辅助生殖行业而言,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登记结婚女性的年龄占比中,35岁以上非最佳育龄妇女的占比逐年增加,晚婚晚育与不孕不育增加的趋势也高度重合。目前,我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已经攀升至12%-18%。根据Frost&Sullivan和《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IVF渗透率仅为7%,远低于美国31%和日本56%渗透率,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标与中国育龄妇女人口变化最为相似的日本,可以看出在政府大力支持与鼓励下,IVF周期数加速攀升。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统计显示,日本从2004年开始提供辅助生殖补助到2020年将辅助生殖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内,虽然在补助上有年龄以及家庭收入的限制,但政策红利下带来的效果显著。随着日本试管婴儿占新生儿占比不断攀升,2019年日本凭借辅助生殖方式产子更是创历史新高。

反观国内市场,伴随着辅助生殖开始进入医保报销范畴,对于消费人群而言,受众范围扩大,国内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图表二:日本辅助生殖渗透率变化和补贴政策情况

数据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中泰证券,格隆汇整理

在辅助生殖行业渗透率加速提升下,利好优质头部机构,医疗质量和差异化服务将成为未来民营医疗服务机构长期发展的增长驱动力。从项目价格上来看,北京辅助生殖部分项目纳入医保,并不会影响VIP等高端特需服务的定价。

  我国首次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3

2月21日,北京市医保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印发《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63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规范调整,其中对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等53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进行了统一定价。同时,《通知》指出,为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在费用可控、确保医保基金可承受的基础上,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新政策将于3月26日正式落地。

受此消息影响,当日午后,多家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大幅拉升,其中康芝药业、达嘉维康涨停。

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该政策有望在全国铺开。

首进医保

近年来,随着二孩、三孩等配套政策密集出台,人口问题持续受到国家高度关注。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将给最想生育的人群以更多的保障。

“这一政策的发布显示了国家大力鼓励生育的决心。”辅助生殖(试管婴儿)医疗机构、医保定点单位北京家圆医院院长廖希兴奋地向记者表示。“尝试做辅助生殖技术的人群,是有强烈生育意愿的人群。做辅助生殖有个特点:是做一次成功率有限,没成功的需要继续尝试,但是这样一再治疗,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国家之所以此前没有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应该也是因为考虑到费用太高。对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福利,能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增加他们尝试辅助生殖的`机会,增加成功生育率。”

2月21日,平安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北京此次将16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后未降价:此次纳入医保的项目有体外授精胚胎培养、囊胚培养等十六个项目。其中2项是IUI(人工授精)的项目,1项是二代IVF(试管婴儿)的项目,3项是三代IVF的项目,其余则为胚胎储存等项目。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纳入医保后,这16个项目与之前的价格没有变化。我们认为,辅助生殖体现了医生的技术与服务价值,因此对于核心的技术服务环节,降价风险有限。目前我国IVF单周期平均花费约为3.5万元至4.5万元(不包括三代),此次进入医保,医保覆盖约8000元至11000元。国家近期鼓励生育的政策频出,我们认为未来辅助生殖项目有望在更多地区纳入医保支付。”平安证券指出。

但北京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之后,后续会不会有更多的地方跟进?

曾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不孕不育症’辅助治疗纳入国家医保提高人口增长的建议”。对此,国家医疗保障局曾于2021年9月15日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581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医保部门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支付范围。同时,在诊疗项目方面,将指导各地立足“保基本”的定位,在科学测算,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把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此外,今年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提出“请求不孕不育纳入医保,请求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对此,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回应称:“在当前情况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还是立足于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着力满足基本医疗需求,还没有能力将支付范围扩大到辅助生殖类项目。”

渗透率有望提升

根据沙利文的数据,到2023年我国不孕不育的人群占比将达到18%。港股上市公司锦欣医疗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中国大约有4770万对不孕症夫妇,预期于2023年将增加至约5620万对。2017年,约有527000名患者在中国接受辅助生殖服务,预期将于2023年增长至约956000名,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0.4%。

与美国相比,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渗透率较低。

对此,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包金刚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辅助生殖行业渗透率较低,仅为8%左右(美国超30%),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费用较高。以IVF为例,单周期平均价格为3.5万元左右,35岁以下的女性做超过1次周期的比例为43%,但35岁至39岁女性的对应比例达61%,2次周期就达7万元,价格高昂。如果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有利于增强患者治疗意愿。”

同花顺数据显示,2月21日,37家辅助生殖概念股中,有35家上涨。其中达嘉健康、康芝药业、思创医惠、共同药业、悦心健康、汉商集团等涨幅超10%。

对此,广州圆石投资医药行业首席研究员李益峰向记者表示,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体系后,行业渗透率提高有望加速。从供给端来看,私立医院市场占比仅为10.71%。随着需求增加,将推动整个辅助生殖市场进行扩容。而公立医院容纳有限,后续私立医院有望迎来窗口期,可通过增值服务来吸引客户。从产业链来看,辅助升值的上游——医疗机械或将成为黄金赛道。

《我国首次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