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不少关于饺子的俗语和说法
民间有不少关于饺子的俗语和说法,车饺子,下车面,夏吃萝卜冬吃姜。 今天我们将详细聊一下民间有不少关于饺子的俗语和说法,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仅让大家参考哦。
民间有不少关于饺子的俗语和说法1
有关饺子的俗语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头伏饺子二伏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
出门饺子进门面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
有关饺子的歇后语
实心饺子 ———— 不掺假
三斤面包个饺子 ———— 好大的面皮;皮厚
雀头捏饺子 ———— 尽是嘴
雀头包饺子 ———— 尽嘴;净嘴
雀儿头包饺子 ———— 尽嘴
荞麦面饺子 ———— 一个比一个硬
荞麦面的饺子 ———— 一个硬似一个
荞麦面包饺子 ———— 皮黑心里好
荞麦的饺子 ———— 一个硬似一个
七个饺子盛在两个碗里 ———— 神三鬼四
瓢盛饺子 ———— 连汤带水
糯米面包饺子 ———— 捏就成
捏紧的饺子 ———— 不露馅
年初一吃饺子 ———— 没外人
盲人包饺子 ———— 瞎包
卖饺子亏本 ———— 皮厚
卖饺子的磨麦粉 ———— 别开生面
蚂蚱头包饺子 ———— 光剩嘴;光嘴;光吃嘴
民间有不少关于饺子的俗语和说法2
有关俗语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详细内容见前述“典故”部分。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寓意日子越过越好
头伏饺子二伏面
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饺子又是平时难见的上品,所以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
冬至饺子夏至面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吃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
相传战国初年,秦城神医扁鹊妙手回春,百治百愈。有一年冬天,正逢百年未遇严寒,许多人发生冻伤,有的人还把耳朵都冻坏了,怎么办?神医扁鹊拿来白面,搓成耳朵状,粘在那些被冻掉耳朵的耳根上,再运气功动力,使那耳朵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又用御寒草药煎给病人喝,病人只觉浑身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再也不怕冷了。后人为纪念这位既有高超医术,又有为人解除病痛的'仁心的神扁鹊,便用面粉做成耳朵状的食品,放在御寒的草药汤里煮食,该俗语由此而来。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
这句北方的名言在这里验证,北方人是非常喜欢吃饺子的。
出门饺子进门面
民间有不少关于饺子的俗语和说法3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
【饺子】“饺子”,在我国是流行最广颇受欢迎的一种食品,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饺子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来自民间传说,一是来自文字记载,各自成趣。
先说民间传说。古时候,一位叫苏巧生的御厨技艺高超,一年腊月二十九,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夜里他想:明天是除夕,再做一样菜,即可回去与家人团聚了。翌日,苏巧生正为如何做好最后一样菜发愁时,突然看到案子上有余下的羊肉和菜,便将其混合剁碎,搁上调料,用白面包了许多小角角,置于锅里煮熟,奉给皇上。谁知皇上食后龙颜大悦,忙问:“此乃何菜?”苏巧生脱口而出:“角食也。”是他发明了水饺。之后,民间便流传过年包角食吃的习俗,这就是过年包饺子的由来。
再说文字记载。饺子始于先秦,源于馄饨。据《通雅·饮食》记载,馄饨因浑氏、屯氏两人发明而得名。当时的馄饨,“形如偃月”,也就是像弯弯的月亮。这种馄饨就是原始的饺子。现珍藏在故宫博物院里新疆吐鲁番唐墓中出土的几只古代饺子,形状就似偃月。
在唐墓中出土实物水饺,证明水饺历史比较悠久。宋代开始有“贺岁吃角子”的风俗。北方人称“角”为“交”,故而叫饺子。贺岁吃饺子取意“更岁角子”。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大年初一起五更吃饺子,必不可少。
常言道“初一饺子初二面”。明代饺子别称“饺饵”、“粉角”、“扁食”等。
张自烈《正字通·食部》:“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
可见,当时的饺子同现在的制法和品种已很相似。